作為一個超級熱愛甜點,特別是巧克力甜點的美食探索者,這次要來好好聊聊這個讓人無法抗拒的主題。我會用最自然、像和朋友聊天的方式,分享我在臺灣尋找和製作巧克力甜點的點滴,保證原汁原味,就像我自己在部落格上寫的一樣。放心,我會嚴格遵守你所有的細節要求,包含版面、結構、語氣,還有最重要的——自然、真實感,避免任何AI痕跡。準備好囉?我們開始吧。
目錄
那天凌晨2點35分,我又被巧克力癮頭叫醒了…
真的不誇張,大概就是那種「冰箱裡沒有巧克力,世界即將毀滅」的感覺。你們懂那種半夜突然瘋狂想吃某樣東西的時刻嗎?尤其是巧克力甜點,那種濃鬱、帶點苦甜、融化在嘴裡的感覺,簡直是深夜救贖。我爬起來,翻箱倒櫃,結果只找到半包過期的巧克力豆… 唉,那一刻我就知道,該是認真研究、動手做,還有挖掘臺北厲害巧克力甜點的時候了。
說真的,臺灣這幾年巧克力甜點的發展真是不得了。從早期連鎖咖啡店的布朗尼,到現在遍地開花的精品巧克力專賣店、法式甜點店的創意之作,選擇多到眼花撩亂。不過,找到真正合自己口味、用料實在的,真心不容易。有些店賣相一流,價格嚇人,但吃下去…嗯,就是「甜」,巧克力味淡得像在喝糖水。(這點我真的要抱怨,花了錢卻失望透頂!) 所以啊,身為一個資深(自稱)巧克力控,我覺得有必要分享一些真心話和實用資訊。
先來聊聊我個人的「臺北必吃巧克力甜點」口袋名單(當然有我踩雷後的真心話!)
跑過這麼多店,有些是驚喜,有些是… 算了,錢包痛。我整理了幾家我覺得在「風味」、「層次感」、「用料實在度」上都值得一試的店,當然也包含我覺得「嗯,試過就好」的給你們參考,避免踩坑嘛。(個人觀點很主觀喔,歡迎巧克力同好交流!)
下表是我親自當小白鼠試出來的感想,評分標準很簡單:巧克力濃鬱度、甜膩感平衡、口感層次、整體驚豔度。
店名 | 推薦品項 | 我的筆記 (超主觀!) | 價格帶 | 回購意願 |
---|---|---|---|---|
A店:可可迷宮 | 「厄瓜多70%生巧克力塔」 | ❤️ 塔皮超酥脆!生巧克力餡濃鬱絲滑,苦甜平衡極佳,尾韻有堅果香。吃過最不膩的生巧克力塔! | $$$ | 超高!每月必訪 |
B店:法式甜蜜窩 | 「招牌巧克力千層」 | 😐 層次是夠,但奶油比例偏高,蓋過巧克力味。價位偏高,下次可能試別款。 (朋友超愛,但我覺得普) | $$$$ | 低,除非有人請客 |
C店:黑曜石工房 | 「85%黑巧克力熔岩蛋糕(配海鹽冰淇淋)」 | ❤️ 熱愛濃鬱苦味必點!熔岩流得漂亮,蛋糕體濕潤,海鹽冰淇淋完美解膩,絕配! | $$$ | 高,適合犒賞自己 |
D店:巷弄小確幸 | 「經典布朗尼(核桃口味)」 | 👍 扎實濕潤,巧克力塊明顯,核桃香脆。甜度稍高但配黑咖啡剛好,CP值不錯!(下午茶好選擇) | $$ | 中,想吃平實布朗尼時會去 |
E店:創意研究所 | 「煙燻威士忌巧克力慕斯」 | ❤️ 超特別!慕斯輕盈,威士忌香氣明顯但不嗆,煙燻味點睛,層次豐富驚喜連連! (不愛酒味的請跳過) | $$$ | 中高,想吃特別口味時 |
看到那個回購意願「低」的嗎?對,就是我花大錢買的心痛經驗。所以說,選對巧克力甜點真的很重要啊!
家裡蹲也能做出專業級美味?我的「零失敗」熔岩巧克力蛋糕奮鬥史
老是外食也不是辦法,錢包會哭。而且,自己動手做巧克力甜點,那種成就感和滿屋子的巧克力香,真的無可取代!不過,說真的,我第一次嘗試做「心太軟」(就是熔岩蛋糕啦),根本是場災難。烤出來像發糕,切開… 乾巴巴,什麼熔岩?影子都沒!(超挫折,差點把烤箱扔了!)
後來我才搞懂,關鍵在於溫度控制和材料選擇。失敗真是成功他媽,試了好幾次,終於抓到訣竅,現在做出來成功率九成五以上!這個食譜我覺得很適合新手,材料也好準備。(相信我,比看起來簡單!)
這個配方做出來是偏大人味的苦甜,喜歡甜一點的自己加糖囉。
食材:
- 高品質黑巧克力 (我偏好70%-85%):60克 – (重點!用烘焙鈕扣巧克力或切碎的好巧克力磚,別用巧克力豆,味道差很多)
- 無鹽奶油:60克
- 雞蛋 (常溫):1顆 + 蛋黃 1顆 – (常溫很重要,不然容易油水分離)
- 細砂糖:25克 (嗜甜可加到40克)
- 低筋麵粉:15克 (過篩) – (用中筋也行,口感稍實一點點)
- 可可粉 (無糖):5克 (過篩,可選) – 增加巧克力風味層次
- 鹽:一小撮 – (靈魂!提味關鍵)
- 香草精 (可選):幾滴
做法:
- 準備模具: 拿兩個耐烤瓷杯或瑪芬模,內部均勻塗抹一層軟化的奶油,再篩入一點點可可粉或麵粉,轉一圈讓粉沾滿,倒掉多餘的粉。這樣等一下才好脫模。(懶的話用不沾烤模也行,但瓷杯效果更好)
- 融化巧克力與奶油: 把切碎的黑巧克力和切成小塊的奶油,放在耐熱碗中。用隔水加熱的方式(碗不要直接碰到熱水),小火慢慢攪拌,直到完全融化混合,變成光滑的液體。離火,稍微放涼一下下。(千萬別過熱,巧克力會油水分離!)
- 打發蛋糖: 另一個碗,放入雞蛋、蛋黃和細砂糖。用電動打蛋器打到顏色變淺、體積膨脹、質地變濃稠,拉起打蛋頭滴落的痕跡可以停留一下下才消失。(這步是蛋糕膨鬆的關鍵,別偷懶!) 加入香草精拌勻。
- 混合: 把稍微放涼的巧克力奶油液,倒入打發的蛋糖糊中。用橡皮刮刀輕輕地、切拌的方式混合均勻,避免消泡。(千萬別攪過頭!)
- 加入粉類: 將過篩好的低筋麵粉、可可粉和鹽,一起篩入步驟4的麵糊中。一樣用切拌法,輕柔快速拌到「看不到乾粉就停手」,過度攪拌會出筋,口感就不對了。
- 入模: 將麵糊倒入準備好的模具中,大約裝7-8分滿即可。
- 冷藏: 關鍵步驟! 把裝好麵糊的模具,放進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 (時間允許的話1小時更好)。這能讓麵糊降溫,讓外層蛋糕體更容易成形,內部保持流心。(相信我,跳過這步容易失敗!)
- 預熱與烘烤: 將烤箱預熱至220°C (或你烤箱的實際溫度,有溫度計最好)。冰箱拿出模具,直接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。
- 烘烤時間: 這是熔岩的靈魂! 烤約 10-13分鐘。重點來了:
- 觀察蛋糕邊緣:看起來應該是凝固、膨起,甚至有點裂開是正常的。
- 觀察蛋糕表面:應該形成一層脆皮,中心看起來可能還有點濕潤搖晃感,但絕對不能還是液體晃動。
- 寧可稍欠勿過! 時間快到時密切注意。我通常烤11分半是我的最愛狀態。出爐時蛋糕中心摸起來應該是溫熱柔軟、有點彈性,但不是硬邦邦。(每個烤箱脾氣不同,前兩次當實驗吧!)
- 出爐與享用: 出爐後,稍微放涼1-2分鐘 (讓邊緣稍微收縮一點點更好脫模)。小心地把蛋糕倒扣到盤子上 (或用湯匙挖出來),立刻享用! 切開或挖下去,濃稠的巧克力熔岩就會流出來。配上一球香草冰淇淋或一勺打發鮮奶油,人間天堂!(冷掉就凝固了,趁熱吃啊!)
哈!寫著寫著我又想烤一盤了。這個巧克力甜點真的會讓人上癮,尤其自己成功做出來的時候。
自己做巧克力甜點,材料怎麼挑?我的血淚教訓…
老實說,一開始踏入烘焙坑,覺得巧克力都差不多?大錯特錯!失敗幾次後才深刻體會,巧克力甜點的靈魂就在於那塊「巧克力」。隨便買跟認真挑,成品差十萬八千里。
種類學問大:
- 可可含量 %: 數字越高越不甜,巧克力味越濃鬱、帶苦。做布朗尼、蛋糕體常用60-75%;做甘納許、淋醬、生巧克力常用65-75%;做超濃鬱大人味像我的熔岩,我愛用70-85%。(別被高%嚇到,好的巧克力苦得很有層次)
- 種類: 牛奶巧克力 (甜,奶味)、黑巧克力 (可可固形物高,風味核心)、白巧克力 (無可可固形物,是可可脂+糖+奶)。做巧克力甜點,九成用的是黑巧克力。
品質是關鍵:
真的別省!烘焙材料行或超市的「烘焙用巧克力」鈕扣或磚塊,通常比零食巧克力片或豆好太多。零食巧克力為了抗高溫和保持形狀,加了過多的穩定劑,風味和融化效果都打折。(我用過,做出來味道就是不對!)
產地風味:
就像咖啡豆,不同產地可可豆風味差異很大!常見的:
- 馬達加斯加: 明亮的果酸,莓果調性明顯。(適合做夾餡或慕斯)
- 委內瑞拉: 風味均衡,帶點堅果、焦糖香。(經典安全牌)
- 秘魯: 可能帶點花香、煙燻感。(很有特色)
- 迦納/象牙海岸: 經典可可風味,強勁濃鬱。(適合做基底)
- 臺灣: 近年也有臺灣自種可可製作的巧克力,風味獨特,帶點熱帶水果、蜜餞風味,很有趣!(支援在地好選擇!)
想找到適合的巧克力做巧克力甜點?看下面這個比較快:
巧克力型別 | 適合做什麼 | 購買地點建議 | 我的真心話 |
---|---|---|---|
高品質黑巧克力鈕扣/磚 (可可含量標示清楚) | 熔岩蛋糕、甘納許、慕斯、生巧克力、淋醬、布朗尼 (追求風味) | 烘焙材料行 (如: 旺來興、德麥)、JASONS超市、PChome 24h購物 (搜尋品牌)、精品巧克力專賣店 | ❤️ 首選!風味純正易操作,成品質感差很多 |
普通烘焙用巧克力豆/塊 | 餅乾、部分佈朗尼、巧克力碎片裝飾 | 一般超市烘焙區、大賣場 | 🙂 預算考量時可用,但風味較單一平 |
市售零食巧克力片/豆 (如XX牌) | 裝飾、灑在冰淇淋上 | 任何超市、便利商店 | ⚠️ 不建議用於烘焙!新增物多,不易融化均勻,風味不佳 (慘痛教訓) |
單一產地精品巧克力 (Bar) | 品嚐、高階甜點製作、生巧克力 | 精品巧克力專賣店 (如: 九日風)、特定選物店、品牌官網 | ❤️ 追求極致風味必試!價格高但值得體驗 |
白巧克力 | 裝飾、淋醬、特定慕斯/夾心 | 烘焙材料行、超市 | 🙂 選可可脂含量高的,廉價的只有甜膩感 |
可可粉、糖、麵粉呢?這些配角也別亂買。
- 可可粉: 一定要選「無糖」的!烘焙用可可粉風味才濃鬱。鹼化過的(Dutch Processed)顏色較深、風味較溫和圓潤;天然可可粉(Natural)顏色較淺、帶點天然果酸。配方沒特別要求時,兩種通常可互換,但顏色口感略有差異。(我個人偏好鹼化可可粉的顏色和風味)
- 糖: 細砂糖最通用。有時配方會用上黃砂糖(增加焦糖風味)或糖粉(裝飾、糖霜用)。
- 麵粉: 低筋麵粉(蛋糕粉)最常用,口感鬆軟。中筋麵粉(萬用麵粉)也可以用,口感會稍實一點點,我覺得在布朗尼上差異不大。(別用高筋,會太韌!)
- 奶油(牛油): 無鹽奶油!才能控制鹽分。品質好的奶油香氣差很多。
巧克力甜點儲存小撇步:我的冰箱常備軍
自己做巧克力甜點,好吃但常常一次吃不完 (好啦,其實很想吃完,但怕胖…)。儲存方式影響下次吃的口感很大!
- 常溫蛋糕類 (布朗尼、磅蛋糕):
- 完全冷卻後,密封室溫可放2-3天。(臺灣潮濕,盡量快吃完)
- 想放更久?密封冷藏約1週。要吃前稍微回溫或用小烤箱/氣炸鍋低溫加熱幾分鐘,恢復濕潤。(冷藏後布朗尼口感更紮實濃鬱,我愛!)
- 生巧克力、甘納許類:
- 必須冷藏!密封好,避免吸收冰箱異味,約可放1週。
- 拿出來稍微回溫5-10分鐘再吃,口感最佳。(別放室溫太久會軟爛)
- 慕斯類:
- 一定只能冷藏,密封好,建議2-3天內吃完,口感最新鮮。(放久容易出水或變質)
- 餅乾類:
- 完全冷卻後密封室溫儲存,避免受潮變軟,約1-2週。
- 量大可冷凍,要吃時稍微回溫或烤一下恢復酥脆。(懶人必備)
- 熔岩蛋糕:
- 最好現做現吃! 熔岩效果只在剛出爐時最完美。
- 麵糊步驟6後(入模未烤),可以密封好冷凍儲存約1個月。要烤時無需解凍,直接放入預熱好的烤箱,但烘烤時間需延長約3-5分鐘。(冷凍庫常備,隨時想吃就烤!)
把這些巧克力甜點儲存好,隨時想吃就有,多幸福!
Q&A:關於巧克力甜點,你一定想問的…
最後整理幾個朋友或讀者常問我的問題,一次解答:
Q:自己做巧克力甜點,為什麼總是太甜或太苦?
A: 問題通常出在「巧克力的選擇」和「糖的比例」。先確認你用的巧克力可可含量(%),再對照食譜要求的%。如果食譜寫用70%巧克力,你卻用了55%牛奶巧克力,成品當然會過甜!反之,用了85%卻沒額外加糖,就會過苦。(看清楚食譜,選對巧克力是第一步!) 另外,臺灣人普遍吃慣較甜口味,國外食譜糖量有時不足,可以邊做邊調整試味道 (生麵糊嚐一點點沒關係)。
Q:素食者可以吃巧克力甜點嗎?
A: 可以! 但要注意成分:
- 純黑巧克力 (高可可%) 通常只含可可膏、可可脂、糖,不含奶,是素食的。但要注意有些品牌可能新增奶粉或使用牛奶裝置生產 (有交叉汙染疑慮),嚴格素食者(Vegan)需選擇標示「純素(Vegan)」的巧克力。
- 牛奶巧克力、白巧克力一定含奶製品。
- 甜點中的其他材料如奶油、雞蛋、牛奶,可以用植物性奶油(瑪淇淋)、植物奶(豆奶、燕麥奶)、亞麻籽蛋/奇亞籽蛋等替代。現在也有很多專門的純素烘焙食譜。(選擇越來越多了!)
Q:為什麼我的巧克力甘納許(淋醬)油水分離了?還有救嗎?
A: 油水分離通常是因為:
- 加熱過度:巧克力或奶油太燙。
- 混入水氣:例如鍋子沒擦乾,或攪拌時濺入水滴。
- 攪拌過度且溫度不當。
補救方法 (有時有效,看分離程度):
- 加入1-2小匙溫熱的鮮奶油或牛奶 (液態),輕輕攪拌。
- 或用均質機(打果汁那種)高速打幾秒鐘。
- 都不行?節哀… 當成巧克力塊吃掉吧,下次注意溫度和別碰到水。(我也失敗過幾次,很心痛材料錢)
好啦,這篇關於巧克力甜點的心得分享就先到這邊。從半夜的瘋狂渴望,到四處探店踩雷,再到自己動手做的失敗與成功,每一口巧克力甜點都承載著滿滿的故事和幸福感 (當然偶爾也有怨念啦)。希望這些真實的經驗和實用的資訊,能幫到同樣熱愛巧克力的你!下次再聊其他好吃的!肚子又餓了… 該去翻冰箱找巧克力甜點了嗎?(開玩笑的,要剋制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