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真心熱愛在廚房裡搗鼓,尤其對法式甜點著迷的人,馬卡龍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,我可真是有太多話想說了。失敗?那是必經之路!成功?那種喜悅真的難以形容。今天我就用自己摸索(外加無數次失敗)的經驗,跟大家分享幾款我覺得成功率比較高、味道也超棒的馬卡龍食譜,希望能幫大家少走點彎路,在家也能做出媲美精品店的夢幻甜點!這篇絕對是我用真心(和不少蛋白、杏仁粉)換來的乾貨,保證原創,大家放心看。
目錄

為什麼馬卡龍這麼難?先聊聊關鍵點!
說真的,我第一次做馬卡龍時,那成品…簡直不忍直視。要麼表面裂得像乾旱的大地,要麼底下黏在烤盤上摳不下來,要不然就是空心!空心!氣死我了!後來我才慢慢摸到門道。這東西吧,說難很難,因為它對環境(溼度、溫度)、材料(品質好壞影響超大)、手法(拌幾下、擠多大)都超級敏感;但說簡單也簡單,只要你掌握幾個絕對絕對不能馬虎的關鍵步驟,成功率絕對大幅提升。
- 杏仁粉和糖粉必須過篩!過篩!再過篩! 這步偷懶,後面準出事。粗顆粒會直接影響麵糊的細膩度和最後的裙邊。我通常過篩兩遍,有時候甚至會用到研磨機稍微打細一點再篩(但要注意別打出油)。相信我,這是基礎中的基礎!
- 蛋白打發是靈魂! 老蛋白(分離後冷藏1-2天的)比新鮮的更容易打發穩定。打發到硬性發泡,拉起打蛋頭有直立尖角,盆倒扣不流動才行。重點來了:砂糖一定要分次加入,特別是剛開始打發時,砂糖能幫助蛋白穩定。打發過頭也不行,會變得粗糙失去光澤。這個度要拿捏好。
- 翻拌(Macaronage)手法是成敗關鍵! 這一步真的要多練習找感覺。把過篩好的TPT(杏仁粉+糖粉混合物)分兩次加入打發的蛋白霜裡,用切拌+翻壓的手法混合。到底拌幾下?沒人能給你確切數字!目標是拌到麵糊呈現“飄帶狀”——用刮刀舀起麵糊,能不間斷地像緞帶般落下,並在10-15秒內能攤平(痕跡消失)。拌不夠,麵糊太稠,擠出來有尖角消不掉,烤出來表面凹凸不平;拌過頭,麵糊太稀,擠出來會攤得很大、很扁,烤出來沒裙邊或者直接裂給你看。這絕對是馬卡龍食譜裡最考驗經驗和手感的一步!
- 晾皮不能省! 擠好的小圓餅,一定要晾到表面形成一層不沾手的軟殼。時間長短看環境溼度。溼度高(像臺灣的夏天)可能要晾40分鐘甚至更久,溼度低可能20分鐘就好。怎麼判斷?輕輕用指尖碰一下,不沾手、有彈性就對了。沒晾夠皮,烤時熱氣從內部衝上來,表面就容易開裂。
- 烤箱溫度和位置是玄學! 家家烤箱脾氣不一樣。我的經驗是:
- 預熱溫度通常比實際烘烤溫度高10-20°C(比如要烤150°C,我會預熱到160-170°C)。
- 擠好的馬卡龍放進烤箱後,立刻把溫度調回目標溫度(比如150°C)。
- 烤盤放中下層(避免表面上色太快)。
- 前期高溫(比如前5分鐘)幫助形成裙邊,後面轉稍低溫度(比如140°C)烘熟內部。有些食譜甚至會建議先用高溫烤出裙邊,然後開門降溫再繼續烤。
- 一定要多試幾次!記錄每次的溫度和時間,找出最適合你家烤箱的設定。

必備工具清單 – 少了它們真的會手忙腳亂
工具名稱 | 推薦理由 / 備註 |
---|---|
精準電子秤 | 超級重要! 材料必須精確到克,差一點都可能失敗。別用體積量杯! |
電動打蛋器 | 打發蛋白必備。手持式的就夠用,當然有廚師機更方便。 |
過篩網 | 最好選用比較細的網篩(60目以上),篩杏仁粉和糖粉。 |
矽膠墊 | 比油紙更容易控制馬卡龍大小和形狀。上面如果有圓圈標記更好操作。 |
圓形裱花嘴 | 大小推薦直徑1厘米左右(如Wilton #12)。 |
裱花袋 | 厚實一點的比較好,不容易擠破(尤其麵糊比較稠時)。 |
刮刀 | 矽膠刮刀混合麵糊必備。 |
烤箱溫度計 | 強烈建議配備! 烤箱實際溫度和你設定的溫度可能差很多! |
食物色素 | (可選)推薦使用膏狀或粉狀色素,液體色素容易改變麵糊溼度。 |
烘焙用烤盤 | 厚實、平整的烤盤受熱更均勻。 |
基礎食材選擇指南 – 別小看品質差異!
一份好的馬卡龍食譜,食材品質是基石。這裡說說我的心得:
杏仁粉:
- 首選美國或歐洲進口的細磨杏仁粉。 臺灣產的不是不行,但普遍顆粒較粗,需要自己再研磨過篩,比較麻煩,穩定性也差點。我試過幾家,美國藍鑽牌的品質比較穩定,油脂含量適中。
- 一定要選未去皮的原色杏仁粉。 (除非你要做特殊口味如巧克力馬卡龍)。市面上有些很白的杏仁粉通常是漂白過的,風味會差很多。
- 開封后密封冷藏儲存,儘快用完。 杏仁粉容易出油和氧化,影響風味和麵糊狀態。
糖粉:
- 必須不含澱粉防結劑! 這點超級重要!包裝上成分一定要看清楚,純糖粉(比如100%蔗糖粉)最好。新增了玉米澱粉的糖粉會吸水,直接影響麵糊溼度,是失敗的一大元兇!臺灣超市常見的“防潮糖粉”千萬別用!我吃過虧!後來都專門去買烘焙材料行的純糖粉或者進口的。
蛋白:
- 新鮮或老蛋白都可以成功。 老蛋白(冷藏1-2天)水分稍蒸發,確實更容易打發穩定,新手可以試試。但新鮮蛋白控制好一樣能成功。
- 確保打蛋盆和打蛋頭無水無油! 一點點油脂都會影響蛋白打發。
細砂糖:
- 就是一般的烘焙用細砂糖。
內餡材料(奶油霜類):
- 黃油: 使用優質的發酵無鹽黃油,風味更佳。提前室溫軟化到位(手指能輕鬆按凹的狀態)。
- 糖粉: 同上,必須不含澱粉。
- 其他風味材料: 果醬、堅果醬、巧克力、抹茶粉、濃縮果汁等,品質越好,風味越突出。
經典香草馬卡龍食譜 – 從基礎款征服它!

- 食譜特色: 這是我最推薦新手嘗試的第一個馬卡龍食譜!香草味經典百搭,能讓你專注於掌握麵糊狀態和烘烤技巧,打好基礎最重要。成功做好基礎款,其他口味就是錦上添花了。
食材 (大約可做35-40片):
材料 | 重量 (克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杏仁粉 | 100 | 細磨、未去皮 |
糖粉 (純) | 100 | 不含澱粉! |
蛋白 (約3顆大蛋) | 90 | 室溫或冷藏老蛋白皆可 |
細砂糖 | 90 | 打發蛋白用 |
香草精 (膏狀或天然) | 1 tsp | 在蛋白打發最後加入 |
香草奶油霜內餡 | ||
無鹽黃油 (軟化) | 80 | 高品質發酵黃油 |
糖粉 (純) | 160 | 過篩 |
香草精/香草籽醬 | 1 tsp | 增添風味 |
牛奶或鮮奶油 | 1-2 tsp | 調節稠度用 |
做法:
1. 準備工作:
- 杏仁粉和糖粉混合(TPT),一起過篩兩次(真的不能懶!)。如果篩不下去的顆粒較多,可以稍微用研磨機打一下再篩,但小心別打成醬。
- 烤盤鋪上矽膠墊或有畫圓圈的烘焙紙。
- 蛋白放至室溫(如果是冷藏的)。確保打蛋盆和打蛋頭完全乾淨無水無油。
- 烤箱預熱到 160°C (烤箱溫度計實測!),烤盤放中下層。
2. 打發蛋白霜:
- 中速開始打發蛋白,出現魚眼大泡時,加入大約1/3的細砂糖。
- 繼續打發,泡沫變細密時,加入第二次1/3砂糖(這時可以加入香草精)。
- 打發到出現紋路,加入剩下的砂糖。轉中高速,打發到硬性發泡:提起打蛋頭有短小直立的尖角,盆倒扣蛋白霜不流動。蛋白霜應該是有光澤、細膩、堅挺的狀態。注意別打過頭變粗糙。打蛋白的時候砂糖分次加真的很關鍵,我試過一次性加進去,穩定性差很多。
3. 混合麵糊 (Macaronage):
- 將過篩好的TPT粉類,分兩次加入蛋白霜中。
- 第一次加入一半,用刮刀以 切拌 + 大幅度翻壓 的手法(像炒菜那樣,從底部翻上來,同時稍微壓一下)初步混合。這時會覺得乾粉很多,有點難拌,別擔心。
- 加入剩下的TPT,繼續以同樣的翻拌手法混合。重點來了:當粉類基本看不見時,就要開始注意麵糊狀態了!繼續翻拌,動作要輕柔但有效,目的是讓麵糊消泡至呈現光澤感,並能流動。
- 檢查麵糊狀態:用刮刀舀起麵糊,讓它自然流下。理想狀態是像 緞帶般連續落下,滴落後表面的痕跡會在 10-15秒內 緩慢攤平消失(或者像融化的巧克力)。如果麵糊落下是斷斷續續的塊狀,痕跡很久不消失,說明 拌得不夠,需要再拌幾下檢查。如果麵糊像水一樣一下子流下來,痕跡秒消失,那就是 拌過頭了!新手寧可稍微欠一點(痕跡消失慢點),也比拌過頭好補救。拌過頭基本沒救了… 這手感真的要練,多做幾次就有感覺了。我看過一個形容很貼切:麵糊要像熔岩那樣流動。
4. 擠花與晾皮:
- 將麵糊裝入裱花袋(套好圓形裱花嘴)。
- 垂直拿著裱花袋,在矽膠墊的圓圈內擠出直徑約3-3.5公分的圓餅。擠的時候裱花嘴稍微離墊子一點距離(1公分左右),用力均勻,擠到差不多大小就快速垂直往上提,會形成一個可愛的小尖角。
- 擠完後,雙手捧著烤盤在桌面 用力震幾次,震出表面的大氣泡。可以用牙籤把表面特別明顯的氣泡戳破。
- 晾皮!晾皮!晾皮! 重要事情說三遍。放在通風處(千萬別開風扇直吹!),或者有開空調除溼的環境更好。晾到表面形成一層軟膜,手指輕輕觸碰 完全不沾手,有輕微彈性(像摸自己的眼皮)。臺灣溼度高,這個過程可能要30-60分鐘,甚至更長(下雨天真的欲哭無淚)。耐心點!這是防止開裂的關鍵步驟。我有時候會開烤箱的燈(只開燈,不加熱),製造一個微溫乾燥的小環境幫助結皮,效果還不錯。
5. 烘烤:
- 晾皮完成後,將烤盤送入預熱好的烤箱 中下層。重點來了:放進烤盤後,立刻將溫度調降至 150°C。這個溫差能幫助快速形成裙邊。
- 烘烤時間大約 12-15分鐘。我通常設定13分鐘開始觀察。裙邊通常在前5分鐘升起,之後定型並烘熟內部。
- 如何判斷熟了?輕推馬卡龍頂部邊緣,感覺 穩固不晃動,底部不沾黏烤盤(輕輕推一下,如果底部黏住就是沒熟透),或者裙邊邊緣摸起來有點硬、中間底部按下去有彈性。寧可稍微烤過頭一點點(但別焦),也比沒熟好(沒熟會黏底且空心)。烤的過程千萬別開烤箱門!至少要等裙邊完全升起定型後才開(大約7-8分鐘後),否則容易消裙邊或塌陷。真的忍不住想觀察,就透過玻璃門看吧。
6. 出爐與冷卻:
- 時間到後,開啟烤箱門,用手輕輕推一下馬卡龍頂部,如果很穩固不晃動,基本就熟了。
- 取出烤盤,連矽膠墊一起放在網架上冷卻。一定要完全冷卻後再嘗試取下!熱的馬卡龍非常脆弱,一碰就碎給你看。冷卻後,它們會自動從矽膠墊上脫離或者很容易取下。
7. 製作內餡與組裝:
- 製作香草奶油霜:軟化的黃油用打蛋器打發至顏色變淺、蓬鬆。分兩次加入過篩的糖粉,低速攪勻(避免糖粉飛濺),再轉中速打發至輕盈蓬鬆的狀態。加入香草精,打發均勻。如果太硬,加入1-2小匙牛奶或鮮奶油調節稠度。理想的奶油霜狀態是光滑、易抹開,但又不會太軟塌。
- 等馬卡龍殼完全冷卻後,將大小相近的兩片配成一對。
- 將奶油霜裝入裱花袋(用圓嘴或小號星嘴都可以),擠在其中一片的平面上,蓋上另一片。輕輕按壓一下,讓奶油霜稍微擴散到邊緣(但別擠爆了)。
- 組裝好的馬卡龍,放入密封盒,冷藏至少24小時!這個熟成過程(Maturation)非常重要!讓內餡的水分與餅乾殼慢慢融合,外殼會變得稍軟,內部溼潤綿密,風味融合得更好。剛烤好的殼直接吃口感是脆的,隔夜後才是標準的馬卡龍口感(外微酥脆、內軟黏糯)。相信我,耐心等待絕對值得!
抹茶白巧克力甘納許馬卡龍 – 日式風味魅力

- 食譜特色: 抹茶的微苦清香完美中和了馬卡龍的甜膩,搭配絲滑的白巧克力甘納許,是超級受歡迎的日式風味組合。抹茶粉的品質決定了成品的顏色和風味高度!這款馬卡龍食譜在基礎款上增加了抹茶粉,甘納許內餡比奶油霜口感更醇厚絲滑。
食材 (大約可做35-40片):
材料 | 重量 (克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杏仁粉 | 100 | |
糖粉 (純) | 100 | |
抹茶粉 | 5-8 | 選品質好的!顏色風味差很多。 我通常用7克 |
蛋白 | 90 | |
細砂糖 | 90 | |
抹茶白巧克力甘納許內餡 | ||
白巧克力 | 100 | 切碎 |
動物性鮮奶油 | 50 | |
抹茶粉 | 3-5 | 根據喜好調整 |
無鹽黃油 (室溫軟化) | 15 | (可選,增加光澤和穩定性) |
做法:
1. 馬卡龍殼:
- 做法基本同 經典香草馬卡龍食譜 的步驟1-6。關鍵不同點:
- TPT混合: 將杏仁粉、糖粉和抹茶粉一起混合均勻,然後過篩兩次!非常重要,確保抹茶粉沒有結塊,否則影響顏色和口感。篩不下去的抹茶粉顆粒可以壓散再篩。
- 蛋白霜: 打發蛋白霜時不需要加香草精。
- 烘烤溫度/時間: 可能需要稍微降低5°C(比如用145°C烘烤)或減少1-2分鐘觀察,因為抹茶粉在高溫下容易變黃或烤焦,影響翠綠色澤。密切觀察顏色變化!抹茶馬卡龍烤出來顏色會比麵糊深一點是正常的。
2. 抹茶白巧克力甘納許:
- 鮮奶油用小鍋加熱至微微沸騰(邊緣冒小泡即可),加入抹茶粉,用茶筅或小打蛋器 充分攪打至抹茶粉完全溶解沒有顆粒(這步很重要!不然會有抹茶顆粒)。
- 將熱抹茶鮮奶油倒入裝有白巧克力碎的碗中。靜置1分鐘。
- 用橡皮刮刀或小型打蛋器從中心開始慢慢畫圈攪拌,直到巧克力完全融化,形成光滑的甘納許。如果巧克力沒完全融化,可以隔溫水(不超過60°C)稍微加熱攪拌一下。
- 加入軟化的黃油(如果用的話),攪拌均勻。
- 甘納許放涼至室溫(或略低於體溫),然後覆蓋保鮮膜(貼著甘納許表面,防止結皮),放入 冰箱冷藏至少1-2小時 或直到變得濃稠、可颳起的狀態(類似奶油的硬度)。冷藏時間要看冰箱功率。
- 取出冷藏變硬的甘納許,用打蛋器 低速攪打 幾下至顏色變淺、質地變得蓬鬆輕盈順滑即可(打太久會油水分離!)。裝入裱花袋備用。
3. 組裝與熟成:
- 等馬卡龍殼完全冷卻後配對。
- 擠上打發的抹茶白巧克力甘納許。
- 冷藏密封熟成至少24小時(理想48小時),讓抹茶風味滲透融合。
酸甜莓果馬卡龍 – 少女心爆棚

- 食譜特色: 粉嫩的色彩加上酸甜的果香,這款馬卡龍食譜絕對能俘獲少女心!外殼可以做成粉色或紫色(用天然莓果粉或食用色素),內餡則推薦搭配輕盈的奶油霜混合自制莓果果醬或濃縮果泥,平衡甜膩,帶來清爽口感。
食材 (大約可做35-40片):
材料 | 重量 (克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杏仁粉 | 100 | |
糖粉 (純) | 100 | |
凍乾草莓/覆盆莓粉 | 5-10 | (天然色素和風味來源,可選) |
蛋白 | 90 | |
細砂糖 | 90 | |
粉色/紫色膏狀食用色素 | 少量 | (若不用果粉或需更鮮豔) |
酸甜莓果奶油霜 | ||
無鹽黃油 (軟化) | 80 | |
糖粉 (純) | 160 | 過篩 |
自製莓果醬/濃縮果泥 | 30-50 | (冷卻後使用) |
檸檬汁 | 1/2 tsp | (可選,增加酸度) |
快速自製濃縮莓果泥:
- 取100克冷凍或新鮮莓果(草莓、覆盆莓、藍莓皆可),加10-20克細砂糖,小火熬煮至軟爛出汁。
- 用篩網過濾掉籽(如果介意口感),得到濃稠果泥。
- 放涼備用。也可加一點檸檬汁平衡甜度。
做法:
1. 馬卡龍殼:
- 做法基本同 經典香草馬卡龍食譜 的步驟1-6。關鍵不同點:
- TPT混合: 將杏仁粉、糖粉和凍乾果粉(如果用的話)混合均勻過篩兩次。
- 蛋白霜調色: 在蛋白霜打發到溼性發泡(軟彎鉤)時,加入少量膏狀食用色素(如果用),繼續打發至硬性發泡。顏色會比混合後面糊深一點,拌入TPT後顏色會變淡變柔和。色素一次別加太多,可以少量多次調整。
- 混合麵糊: 注意觀察狀態,加了色素或果粉的麵糊可能會稍微改變稠度,翻拌次數可能需要微調。
2. 酸甜莓果奶油霜:
- 黃油打發至蓬鬆發白。
- 分次加入過篩的糖粉,低速攪勻後中速打發至蓬鬆。
- 分次加入 冷卻的自制莓果醬/濃縮果泥和檸檬汁(如果用),繼續打發均勻。嘗一下味道,根據果醬的酸甜度決定是否需要再加點糖粉或檸檬汁。理想的奶油霜應該是光滑、易擠的狀態,顏色粉嫩。如果因加入果泥變稀了,可以冷藏一下再稍微打發調稠。
3. 組裝與熟成:
- 等馬卡龍殼完全冷卻後配對。
- 擠上酸甜莓果奶油霜。
- 冷藏密封熟成至少24小時。
濃郁巧克力馬卡龍 – 可可控的終極滿足

- 食譜特色: 深褐色的外殼,散發著濃郁的可可香氣,內餡是絲滑的巧克力甘納許或奶油霜,是巧克力愛好者的天堂款!這款馬卡龍食譜會用可可粉替代部分杏仁粉,風味更集中。烘烤時需要更注意避免烤焦。
食材 (大約可做35-40片):
材料 | 重量 (克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杏仁粉 | 90 | |
糖粉 (純) | 100 | |
無糖可可粉 | 10 | 選用鹼化可可粉 (Dutch-processed) 顏色更深 |
蛋白 | 90 | |
細砂糖 | 90 | |
巧克力甘納許/奶油霜 | ||
黑巧克力 (50-70%) | 100 | 切碎 (甘納許用) |
動物性鮮奶油 | 100 | (甘納許用) |
OR 無鹽奶油霜 | 80 | (奶油霜用) |
可可粉/融化的黑巧克力 | 15-20 | (加入奶油霜調味) |
糖粉 | 160 | (奶油霜用) |
做法:
1. 馬卡龍殼:
- 做法基本同 經典香草馬卡龍食譜 的步驟1-6。關鍵不同點:
- TPT混合: 將杏仁粉、糖粉和可可粉混合均勻過篩兩次!可可粉容易結塊,要耐心篩。
- 烘烤溫度/時間: 深色外殼容易吸熱,建議將烘烤溫度 降低5-10°C(比如用140-145°C)。同樣,放進烤盤後立刻調到設定的較低溫度。密切觀察,防止烤焦!時間可能需要減少1-2分鐘。巧克力馬卡龍表面看起來會比淺色的溼一點點是正常的,只要不沾手能取下就是熟了。
2. 巧克力內餡 (甘納許或奶油霜):
- 甘納許做法 (推薦口感更濃郁): 加熱鮮奶油至微沸,倒入裝有黑巧克力碎的碗中,靜置1分鐘後攪拌至順滑。冷卻至濃稠可颳起狀態(冷藏),取出稍微打發至顏色變淺蓬鬆即可。
- 巧克力奶油霜做法 (操作更簡單): 黃油打發蓬鬆,加入過篩糖粉打發。加入融化的黑巧克力(需冷卻至室溫)或可可粉,繼續打發均勻順滑。如果太稠可加少量牛奶/鮮奶油調節。
3. 組裝與熟成:
- 等馬卡龍殼完全冷卻後配對。
- 擠上濃郁的巧克力內餡。
- 冷藏密封熟成至少24小時(巧克力口味熟成後風味更融合)。

馬卡龍疑難雜症 Q&A – 我踩過的坑,希望你們別踩!
做了這麼多次馬卡龍,失敗經驗比成功經驗還豐富(苦笑)。這裡匯總幾個最常見的問題,希望能幫大家避開雷區:
A: 最常見的原因是 晾皮不夠徹底!表面沒有形成足夠強韌的軟殼,烘烤時內部熱氣上升頂破錶皮。臺灣溼度高,晾皮時間一定要足夠(耐心!)。另外,麵糊拌得太稀(拌過頭)也容易在烘烤時膨脹過度開裂。 烤箱溫度太高(尤其前期)也容易導致表面迅速結硬殼,內部膨脹衝破表面。
A: 沒裙邊可能原因:
- 麵糊拌過頭了,太稀,支撐力不足。
- 蛋白霜打發不足或不穩定,支撐力不夠。
- 烤箱溫度太低,或者放入後降溫不夠,無法提供足夠衝擊力讓底部麵糊迅速膨脹形成裙邊。
- 晾皮過度(很少見),表面殼太硬,阻礙了底部膨脹。
裙邊歪斜:通常是 烤箱受熱不均勻,或者 烤盤沒有放水平 造成的。試試換個位置烤,或者中途旋轉一下烤盤方向(但要在裙邊形成後儘快操作)。
A: 空心是超級常見的問題!可能原因有:
- 蛋白霜打發過度或不穩定,在烘烤時過度膨脹後又塌陷。
- 麵糊翻拌不足(裡面有大氣泡沒消掉)或 過度翻拌(消泡太多)。
- 烘烤時間不足或溫度太低,內部沒完全烤熟定型就出爐,冷卻後塌陷形成空洞。
- 晾皮不足,表面結皮太弱,烘烤時內部水分劇烈蒸發形成大氣泡導致空心。
- 出爐後冷卻太快(比如放在冷的大理石臺面),熱脹冷縮造成塌陷空心。放在網架上室溫緩慢冷卻比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