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氣熱得實在讓人胃口盡失。每到這種時候,我腦海中唯一閃過的念頭,就是那碗冰涼Q彈、醬香濃鬱、酸辣開胃的三重涼麵!身為一個在三重土生土長、把涼麵當半個主食的貪吃鬼,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,三重絕對是涼麵的一級戰區!今天,就讓我這個資深吃貨,帶你深入巷弄,挖掘那些真正在地人死忠、讓我心甘情願頂著大太陽排隊也要吃到的三重涼麵名店。我不是什麼美食家,就是個愛吃的普通人,講的都是最真實的體驗,有些店很神,但有些...嗯,容我後面慢慢說。
你會不會好奇,三重涼麵到底有什麼魔力?為什麼這麼多家?說真的,我也問過自己。可能就是那種簡單卻極致的組合:麵體要Q、醬料要香、蒜味要夠、辣油要提勁,再加上清爽的小黃瓜絲,缺一不可。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,吃起來風味完全不同。這次,我卯起來跑了十家頗具代表性的店,有些是開業幾十年的老字號,有些是網路人氣爆棚的新秀,當然,也有幾家是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隱藏版。廢話不多說,馬上進入正題!對了,我覺得涼麵這東西,很看個人喜好(有的愛醬濃,有的愛醋酸,有的怕蒜),我的評價僅供參考啦!
目錄
📍 店小二涼麵

必點選單:
- 大份涼麵+綜合湯:這是我的標配。他們的涼麵屬於芝麻醬香非常濃厚的那種,帶點甜味,麵體偏細但勁道足,跟小黃瓜絲拌勻後,每一口都裹滿濃醬,超滿足!綜合湯料多實在,味噌湯底加上蛋花、貢丸、豆腐,喝起來很順口,剛好解膩。不過醬真的濃,吃到後面會有點膩,建議加點他們加在湯裡的辣油(很香!)提味。
- 涼麵加蛋:多加一顆半熟蛋戳破拌入,讓醬汁更滑順,層次提升,值得試試!
📍 龍門路涼麵 (無招牌,在地人稱龍門涼麵)
必點選單:
- 大份涼麵+味噌湯:經典組合。他們的特色在於醬汁鹹香夠味,蒜味明顯且新鮮(不是那種死蒜味),帶點微酸,非常開胃!麵體中等粗細,口感紮實有彈性。味噌湯就是傳統臺式風味,簡單但有誠意,裡面有豆腐和小魚乾。很多人說這是三重涼麵的元老級代表,口味確實經典。但價格嘛...以份量來說,我覺得有點小貴了(小份$50真的不多)。環境也是考驗。不過,為了那獨特蒜香醬汁,我還是會偶爾報到。(這醬吃完口氣會很「迷人」,下午有重要約會要三思!)
📍 唯豐涼麵

必點選單:
- 大份涼麵+三合一湯:他們的涼麵屬於比較清爽型的,芝麻醬香氣溫和,酸味較突出,吃起來比較沒那麼厚重負擔。麵條偏軟一點點。三合一湯料多,CP值不錯。優點是營業時間和環境,口味比較大眾化,接受度高。但對我這重口味愛好者來說,醬有點不夠力,少了點驚豔感。(適合口味較清淡或半夜想吃涼麵的朋友)
📍 三和夜市無名涼麵 (靠近中段,隔壁是水果攤)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大)+味噌蛋花湯:這家的特色是「夠酸」! 喜歡醋酸味明顯的,這家會是你的愛。醬汁濃稠度適中,芝麻醬和醋的比例抓得很好,酸得過癮但不嗆,非常解膩開胃。麵條QQ的,份量也給得大方。味噌蛋花湯就是樸實的好喝。價格很實在,逛夜市想吃點清爽的,這碗很推!缺點是位置不好形容,要找一下。
📍 正義北路涼麵羹
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小)+綜合羹:強烈推薦嘗試這個組合!他們的涼麵比較偏向唯豐那種清爽帶點酸的口感,搭上濃鬱勾芡、料多實在的綜合羹(肉羹紮實、魷魚脆口),一冷一熱、一清爽一濃鬱的搭配意外地和諧,很有飽足感。如果你是喜歡吃肉羹的人,會覺得很滿足。但如果你只追求極致的涼麵體驗,可能會覺得涼麵本身記憶點不夠強烈。適合想一次滿足兩種口味的貪心鬼(像我)。
📍 老順香餅店旁的涼麵攤 (無店名)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大)+味噌湯: CP值爆表! 涼麵醬汁是傳統的古早味,鹹、香、蒜、微甜平衡得剛剛好,有種家裡媽媽會調出來的親切感。麵條口感也很好。味噌湯一碗才$15,雖然簡單(豆腐+小魚乾),但味道很足。整體吃下來便宜又飽足,非常推薦給預算有限或想吃頓實在早餐的人。缺點是環境簡陋,只賣早上,而且真的很低調。
📍 阿文涼麵
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大)+三色湯:這家的涼麵醬汁很「綿密」,感覺芝麻磨得很細,醬體濃稠滑順,包裹麵條的效果一流。味道是鹹香中帶點明顯的甜味,蒜味適中。三色湯料給得也大方。整體來說是中規中矩、穩定輸出的好選擇,環境舒適,口味接受度廣。算是安全牌。(不知道吃哪家時,選阿文通常不會踩雷)
📍 今大滷肉飯旁的涼麵攤 (無店名)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小/大):說實話,這家的涼麵單獨吃,我覺得普普通通,醬汁比較稀,味道偏淡(可能怕搶了滷肉飯風采?),芝麻香和蒜味都不算突出。但是! 如果你點了一碗香噴噴油滋滋的今大滷肉飯(尤其是肥肉版),再配上這碗清爽的涼麵,那個組合就對了!涼麵的清爽剛好可以中和滷肉飯的油膩感,瞬間解膩,讓你扒飯扒得更順暢。所以,它的存在價值是「解膩神器」,單吃涼麵的話,我不會特別推薦。(純粹為涼麵而來可能會失望,買來配滷肉飯是絕配!)
📍 光復路橋頭涼麵
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大)+貢丸湯:這家的涼麵醬汁很有「層次」!第一口是明顯的芝麻香,接著蒜味上來,最後會帶出一點點中藥材(或特殊香料?)的尾韻,很特別,吃久了不會膩。醬的濃稠度抓得剛好,麵條口感也棒。貢丸湯的貢丸很大顆,口感紮實彈牙。整體是口味偏重、風格獨特的老牌好味道。喜歡嚐鮮找不同風味的人可以試試看。那個特殊的尾韻不是每個人都愛,但我個人蠻喜歡的。
📍 幸福戲院涼麵 (幸福戲院舊址旁)
必點選單:
- 涼麵(大)加辣+味噌湯:這家的特色是「夠蒜夠辣」!蒜泥給得很大方,新鮮蒜味直衝腦門,超級過癮。他們的辣油是自己炒的,香辣帶勁,敢吃辣的一定要加(拜託一定要試辣油!)。醬汁本身鹹香濃鬱,搭配大量的蒜和辣油,吃起來爽度破錶。味噌湯中規中矩。缺點是口味非常重,吃完嘴巴味道會很重(比龍門路那家還猛),而且下午時段麵條有時會稍微軟掉一點點。但就是愛這味的人會很愛(像我)!
店名 | 醬汁特色 | 麵條口感 | 價格帶 | 環境 | 我的私心推薦度 (★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店小二 | 濃鬱芝麻香帶甜 | 細Q | $$ | 普通小吃店 | ★★★☆ |
龍門路涼麵 | 鹹香蒜味明顯微酸 | 中Q紮實 | $$$ (稍貴) | 路邊攤 | ★★★★ (經典) |
唯豐 | 清爽醋酸明顯 | 偏軟 | $$ | 明亮有冷氣 | ★★★ (環境勝) |
三和夜市無名 | 醋酸過癮開胃 | Q彈 | $ (CP值高) | 夜市攤位 | ★★★☆ (愛酸必試) |
正義北路涼麵羹 | 清爽微酸 (配角) | OK | $$ | 小店 | ★★★ (搭配羹湯特別) |
老順香旁無名 | 古早味鹹香平衡 | Q彈 | $ (CP值爆棚) | 簡陋騎樓攤 | ★★★★ (便宜好吃) |
阿文 | 綿密滑順帶甜 | OK | $$ | 乾淨有冷氣 | ★★★☆ (安全牌) |
今大旁涼麵 | 清淡 (配角) | 普通 | $$ | 騎樓攤 | ★★ (配滷肉飯專用) |
光復路橋頭 | 鹹香帶特殊尾韻 | 不錯 | $$ | 老店尚可 | ★★★☆ (風味特別) |
幸福戲院涼麵 | 重蒜重辣超夠味 | OK (早去較好) | $$ | 老店尚可 | ★★★★ (愛重口味必吃) |
我的三重涼麵終極懶人包:
跑了這麼多家,吃到肚子都快撐破了(但很開心!),最後整理幾個重點給想嚐遍三重涼麵的你:
- 愛濃醬芝麻香? 直接衝「店小二」。記得點綜合湯。
- 想吃經典老派風味? 「龍門路涼麵」或「幸福戲院涼麵」是首選。龍門路蒜香經典,幸福戲院蒜辣狂暴。注意價格和環境。(口氣問題自己負責)
- 喜歡清爽酸V口感? 「三和夜市無名攤」或「唯豐」適合你。夜市那家酸勁更足CP高,唯豐環境好營業時間長。
- 追求超高CP值早餐? 早起去「老順香旁無名攤」,便宜好吃有古早味。
- 想找特別風味? 「光復路橋頭」的特殊尾韻值得一試。
- 想搭配羹湯? 去「正義北路涼麵羹」,體驗冷熱雙重奏。
- 只想吃安全牌? 「阿文」環境口味都在水準上。
- 要配今大滷肉飯? 直接攤位上買一碗「今大旁的涼麵」,它就是解膩擔當。
- 半夜突然想吃? 只有「唯豐」24小時等你!
說實在,每一家三重涼麵都有自己的死忠粉絲。口味真的很主觀。我覺得最好親自來三重一趟,選幾家感興趣的試試看,搞不好會發現我沒提到的隱藏王者?畢竟三重這種涼麵攤太多了,搞不好你家巷口那家才是極品?歡迎推薦給我啊!我下次再去挑戰!
Q&A 三重涼麵小學堂
Q: 三重涼麵通常都配什麼湯?
A: 最經典就是配「味噌湯」或「味噌蛋花湯」。「貢丸湯」也很常見。少數店家有賣「肉羹湯」或綜合湯品。通常味噌湯最便宜也最搭。
Q: 三重涼麵的特色醬汁跟其他地區的有什麼不同?
A: 很難一概而論,但感覺三重在地的店,普遍更強調「蒜味」的鮮明度(不是死蒜味)、芝麻醬的濃鬱感或醋的酸勁,整體口味較直接濃烈。每家差異很大,這也是樂趣所在。
Q: 第一次吃三重涼麵推薦從哪家開始?
A: 如果想體驗經典老派,不怕環境,選「龍門路」。如果想穩一點,環境好些,選「阿文」或「店小二」。愛吃酸又想逛夜市,選「三和夜市無名攤」。看你偏好什麼!重點是親自來三重吃一碗啦!三重涼麵的魅力,吃過才知道!